读书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都市言情 >都说了,别让精神病修仙 > 第17章 穷书生的前半生

第17章 穷书生的前半生(第1 / 6页)
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
推荐小说:

在离去的前一天,文青山就睡在坟头上,流干了泪,执拗的他在梦中还在跟爹妈说,要读书啊!

性情大变的文青山,一直不服管教,性格执拗不说,常常偷跑出去,很是难以管教。

教习们为了他,也是愁眉不展,看着比实际年龄还是矮小一些身体的文青山,是个可怜人,唯独一点让人欣慰,此子不习偷盗,不爱说谎,做事勤勤恳恳,就是不服管教。

有管教苦口婆心的劝说,却换来文青山的质问,“你们何以教我,是诗词歌赋还是治国治民”?!

何其怪哉?!一个孤儿,妄想破字障,登天梯?!

几十年前,有一个穷书生,家徒四壁,唯一一本书籍就是少年时不懂事偷了家里的钱财买的《论语》,该来是造化弄人,这书生还真就靠着这本《论语》,开蒙识字,成为了一名读书人。

想起来,当年的顽童偷钱在集市上买了这本书,老子和娘心疼这个独儿,没有怪罪,只不过是买药的钱买了书而已,但是娘的咳嗽就一直没有好,这或许就是祸根。

儒家天下的百姓还算是幸福,不管是什么年景,总有一口饱饭吃,大汉国还算是安稳,和平时期比什么都好。

文家小门小户,家族早就七零八落,轮到文青山这一辈,就只剩下一家三口,守着薄田度日,远离人群独居,文家小子体弱,娘老子都是中年得子,难免要纵容一些。

不料天有不测风云,农耕时代,靠着二老的身体,靠天吃饭,山卡卡头,清闲是清闲,出了问题是无人得知。

文青山常去的地方,大家都心知肚明,离着不远的地方,有一处私塾,是镇里面乡绅们筹资合办的教书地,凡是自家适龄的孩童,都能入学,不要拜师礼,但是每年的心意要尽到。

文青山这孩子,长相就不讨喜,脸黑黑的看着就固执,没人管教,自然与读书无缘了。

教书先生一直认为,读书乃千古事,乃人生大事,必须是清白人家的孩子才行,女子都不能进私塾,何况无根之人,况且此子窃书比偷盗更让人可耻,因此老古板的他最不喜欢文青山偷偷摸摸的不告而取。

秉承读书人不屑与之作贱自己身份的原则,教书先生冷眼无视。

文青山就像一只苍蝇一样,好不容易偷摸过来,一旦被人发觉,总是被火辣辣的教训。也是怪事,爱玩的年纪,那个屁股下面都有团火,谁会耐得住寂寞去学习枯燥的之乎者也。

老娘抢收割,最终还是被大雨淋湿,一直以来的隐疾爆发出来,挨着一夜不好,第二日就咳血了。

爹爹是当家人,大清早就去请先生,或许是该有此一劫,雨天路滑,深一脚浅一脚一个不注意,就滚下山去了。

苦等不至的文家娘俩,等来的是噩耗,本就是风吹灯一般的景象,娘亲也撒手人寰了,文家一下子只剩下一根独苗。

“唉!好好的一个男娃,怎么就不肯跟我们过呢”?!旁边的猎户家早就知道这小子,聪慧得早,是个肯吃苦的孩子。

懵懵懂懂年纪的文青山,一下子孤苦无依,在周围猎户的帮助下,埋葬了二老,揣着一本《论语》被送去了慈幼局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   [简体版]
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